日期:2025-05-05 12:03:28 标签:
在时光长河的奔腾不息中,总有一些东西会被渐渐淹没。六七十年代,那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时代,诞生了许多独特的老物件。这些物件,曾经在人们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,如今却大多已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里。今天,咱们就来唠唠这些老物件,要是能认出五个,那挺正常;可要是全都能认得,那可真是岁月的见证者,证明您老啦!
先来说说顶针儿,这东西现在的年轻人估计见都没见过。过去妇女们做针线活,它可是得力小助手。戴在手指上,用针穿过布料时,就用顶针儿抵住针尾,轻轻一顶,针就能顺利穿过厚厚的布料,既保护了手指,又让缝补工作轻松不少。想象一下,昏暗的灯光下,母亲戴着顶针儿,一针一线为家人缝补衣服,那画面满是温馨。
再瞧瞧火镰,这可是取火的 “神器” 呢!在火柴还没普及的年代,人们就靠它生火。使用时,在火石上加点棉花,用火镰与火石使劲相擦,就能碰出星星火苗,有了这火苗,就能点燃引火物。农民伯伯抽旱烟时,就常常用火镰取火。不过这火镰取火可得有点技术,角度、力度都得把握好,不然还真不容易打出火来。
六七十年代的农村,广播喇叭箱可常见了。有些心灵手巧的人,还会自制小广播。用两节或者四节五号电池,就能让它 “工作” 起来,要是从村广播大喇叭拉根线过来,效果就更好啦。每天定时,广播里就会传出各种消息、音乐,给平淡的农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。一家人围坐在广播前,听着里面的声音,聊聊家常,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。
以前削铅笔,铅笔刀可是必备。那时候的铅笔刀,不像现在这么花哨,大多是简单实用的款式。把铅笔插进刀孔,轻轻转动,铅笔就被削得尖尖的。还记得小时候,总是盼着自己能有个漂亮的铅笔刀,要是不小心弄丢了,那可得心疼好一阵子呢。
喷雾器,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也是常见的农具。那时候,地里闹虫害,就靠它来打农药。老式喷雾器是单肩背负式的,圆筒形状,使用时得用手一下一下地压气,才能喷出药水。每次打农药,那刺鼻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,可农民伯伯们为了庄稼能有好收成,也顾不上那么多了。小时候,看到大人背着喷雾器在地里忙碌,心里还觉得挺新奇。
马提灯,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有画面感的。过去,在一些大的场所,像开会、巡逻的时候,它就派上用场了。这灯靠燃烧煤油发光,玻璃灯罩能防风,铁丝箍又能防摔。因为最早常挂在马车上给牲畜牵拉的大车夜间照路,所以叫 “马灯”。在江南和沿海地区,它还有个名字叫桅杆灯。想想看,漆黑的夜里,提着一盏马灯,走在乡间小路上,昏黄的灯光照亮前行的路,那场景,是不是挺有诗意的?
军挎,在七八十年代那可是红极一时。不管是上学的学生,还是上班的人,每天背着它,都觉得精神抖擞。这军挎原本可是部队的标配,上面印着 “为人民服务” 五个大字,背着它,感觉自己都带着一股使命感。那时候,要是谁有一个崭新的军挎,走在路上,回头率绝对超高。
碳火熨斗,以前裁缝师傅做衣服可离不开它。使用时,把燃烧的木炭放入熨斗里,利用木炭的热量来熨烫衣服,让布料变得平整。特别是做旗袍等中式服装时,这碳火熨斗能把衣服的沿口熨得服服帖帖。不过,这碳火熨斗用起来可得小心,稍不注意,就可能把衣服烫坏。现在,电熨斗、气熨斗已经普及,碳火熨斗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汽灯,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,应该印象深刻。生产队晚上干活,全靠它来照明。这汽灯的原理挺科学的,加足汽油,打足气,汽油通过一个细小的喷针与混合气燃烧,喷向一个石棉罩,把石棉罩烧得雪亮。这汽灯亮度可高了,中型舞台吊上六盏,就能满足演出要求。不过,点燃这汽灯可不容易,需要有一定技术资质的专门人员操作,不然很难启动和驾驭。
梭子,在人民公社时期,生产队的男女社员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。那时候,农机运输机械少,收割好的稻子、麦子等,都要用绳索系成 “背子”,女社员们就用梭子配栓在绳索一头,把 “背子” 紧紧勒好,这样在背运过程中,“背子” 就不会松脱。一个 “背子” 可不轻,都不低于 100 公斤呢,进打场之前,还得用大磅称称了 “挂工分”。那些背过 “背子”,“苦过工分” 的女社员,现在估计都当祖奶奶啦。
升,这是一种量具,专门用来量米。一升米大概有 6 斤,十升为一斗,一斗约 60 斤,10 斗就是一石,一石差不多 600 斤。小一点的叫半升,稍大一点的叫升子,再大一点有横把手的叫斗。在六七十年代,娶媳妇闹洞房的时候,还有个有趣的习俗,会问新媳妇这 “升” 叫什么。要是新媳妇害羞不说,可不行哦。
手摇把,早期汽车发动不起来的时候,就得靠它。像拖拉机、解放牌汽车、福建牌汽车等老式车,都配备有手摇把。使用时,把它插进发动机的摇把孔里,然后用力转动,通过人力来启动发动机。不过这手摇把启动发动机,也是个体力活,没点力气还真摇不动。
风箱,在过去用处可大了。铁匠打铁、补锅匠补锅,还有灶上烧火,都得靠它。它就相当于现在的鼓风机,手拉式的设计很巧妙。前后都能进风,里面有一块控制板,四周用鸡毛装上起密封作用,在控制板上加两根拉杆,前后推拉,风就从出风口吹向灶膛,让火烧得更旺。小时候,在厨房看大人拉风箱,“呼哧呼哧” 的声音,感觉特别好玩。
小铡刀,这东西看起来不大,作用可不小。以前人们常用它来切当归、白芷、干辣椒一类的调料或中药。使用时,把要切的东西放在刀刃下,用力一压,就能轻松切断。不过,用这小铡刀可得小心,别伤了手。
这些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,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回忆,一段历史。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,虽然现在大多已被新的物件所取代,但它们曾经的辉煌和带给人们的便利,永远不会被忘记。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老物件中,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变迁。要是您家里还有这些老物件,可一定要好好保存哦,说不定哪天,它们就成了珍贵的 “传家宝” 呢!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就发财,感谢大家的支持!
旋转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、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旋转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滇ICP备2023009294号-90